参考文献
[1] 刘万顺,黄少锋,徐玉琴.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 韩民晓,范溢文,刘金峻,等. 换流器型电网的理念与探索[J]. 电网技术,2023,47(2) :539-552.
[3] 黄少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4] 舒印彪,陈国平,贺静波,等.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框架研究[J] . 中国工程科学,2021,23(6) :61-69.
[5] 晁晨栩,郑晓冬,桂强,等. 适用于光伏场站汇集线路的高频突变量纵联保护[J] . 电网技术,2022,46(12) :4607-4615.
[6] 赖逸洋,王增平,王彤. 电流差动保护在柔直接入的交流电网中适应性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3, 51(3) :145-154.
[7] 匡晓云,方煜,关红兵,等. 适用于含新能源逆变电源网络的全时域短路电流计算方法[J]. 电力自动化设备,2020,40(5) :113-120.
[8] 徐可寒,张哲,刘慧媛,等. 光伏电源故障特性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 . 电工技术学报,2020,35(2) :359-371.
[9] 李一泉,屠卿瑞,陈桥平,等. 大型光伏电站对送出线路保护选相元件的影响[J] . 电网技术,2018,42(9) :2976-2982.
[10] 王晨清,宋国兵,汤海雁,等. 选相及方向元件在风电接入系统中的适应性分析[J] .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1) :89-95.
[11] 王紫薇, 肖繁, 王友怀, 等. 适用于双馈风电场联络线故障选相方法[J] .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8,42(8) :170-176.
[12] 马健,樊艳芳,李锋,等. 适用于集群风电场送出线的选相元件研究[J] . 可再生能源,2020,38(9) :1217-1225.
[13] 郎学毅,汤亚芳,熊炜,等. 适应于逆变型风电接入系统的改进故障序分量选相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4, 52(7) :89-97.
[14] 刘素梅,毕天姝,王晓阳,等. 具有不对称故障穿越能力逆变型新能源电源故障电流特性[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3) :66-73.
[15] 贺家李,李永丽,董新洲,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M].5 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16] 任颉,周鹏鹏. 用于光伏逆变器故障穿越的载波交叠调制优化[J]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4,52(14) :167-176.
[17] 刘一民,王书扬,李彬,等. 逆变型新能源场站柔性直流送出系统交流线路差动保护灵敏性优化方案[J] .电力建设,2022, 43(1) :63-69.
[18] 郑黎明,贾科,毕天姝,等. 海上风电接入柔直系统交流侧故障特征及对保护的影响分析[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1, 49(20) :20-32.
[19] 彭星,姜飞,涂春鸣,等. 不对称故障下光伏逆变器的最优电压支撑策略[J] . 电网技术,2021,45(11) :4259-4268.
[20] 杨奇逊,黄少锋. 微型机继电保护基础[M].3 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21] 景敏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实例分析[M] .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