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 CALERO F, CA~NIZARES C A, BHATTACHARYA K, et al.A review of modeling and applications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s in power grids[J].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23, 111(7) :806-831.
					
						[2] 辛保安. 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方法论研究术[J]. 新型电力系统, 2023, 1(1) :1-18.
					
						[3] 刘吉臻,王庆华,胡阳,等. 新型电力系统的内涵、特征及关键技术[J] . 新型电力系统, 2023, 1(1) :49-65.
					
						[4] 王利猛,曲洋,刘宇途,等. 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用户储能最优配置[J] .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23(9) :32-38.
					
						[5] 李承周,王宁玲,窦潇潇,等. 多能源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研究综述及展望[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 43(18) :7127-7149.
					
						[6] 房珂,周明,武昭原,等. 面向低碳电力系统的长期储能优化规划与成本效益分析[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3, 43(21) :8282-8294.
					
						[7]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关于加强发电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的通知[EB/OL] . (2023-11-07)[2025-03-19].http://zfxxgk.nea.gov.cn/2023-11/07/c_1310750783.htm.
					
						[8]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电力储能系统术语:GB/T 42313—202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3 :11-13.
					
						[9]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GB/T34131—2023[S] .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3 :20-33.
					
						[10]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分布式储能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GB/T 42316—202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3 :3-12.
					
						[11] 彭志强,卜强生,袁宇波,等. 电网侧储能电站监控系统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J]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20,48(10) :61-70.
					
						[12] 黄杰,肖志清,毛冬. 面向电力物联网的云边数据协同方法[J]. 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2,20(1) :35-42.
					
						[13] 杨锡运,董德华,李相俊,等. 商业园区储能系统削峰填谷的有功功率协调控制策略[J] . 电网技术,2018,42(8) :2551-2561.
					
						[14] 朱泽锋,赵晋泉,魏文辉,等. 主动配电网中电池储能系统最优充放电策略[J] . 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40(20) :47-53.
					
						[15] 慈松,张从佳,刘宝昌,等. 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原理与应用[J] . 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12(11) :3445-3455.
					
						[16] 陈柯蒙,肖曦,田培根,等. 一种建筑集成光储系统规划运行综合优化方法[J]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23,43(13) :5001-5011.
					
						[17] 郭立东,雷鸣宇,杨子龙,等. 光储微网系统多目标协调控制策略[J] . 电工技术学报,2021,36(19) :4121-4131.
					
						[18] 闫涛,刘宗,巴宇,等. 基于储能云平台架构的分布式储能节点控制器与控制策略研究[J].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9(2) :54-59.
					
						[19] 彭鹏,薛东. 基于边缘代理的云边协同物联网框架设计及其应用研究[J] . 广东电力,2023,36(5) :18-26.
					
						[20] 汪锋,刘智强,张克勇,等. 基于分时电价与储能充放电策略的台区可调控资源聚合及调度[J]. 储能科学与技术,2023,12(4) :1204-1214.